蒋述卓:精品力作是等不来的,作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

发布时间:2022-03-02 发布单位:304am永利集团


文/羊城晚报记者 孙磊 实习生 杨蕊

在文化产业大发展,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之际,广东作家如何创作出不负时代的精品力作?本期“文化强省·深访谈”,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——

1 和人民、时代紧密联系成就伟大作家

羊城晚报:当下文学创作强调人民立场和时代主题,在具体写作中该怎样理解和把握?

蒋述卓:像梁晓声的《人世间》,为什么现在电视剧热播,就是因为他写出了平凡人几十年的经历,反映了人民的酸甜苦辣;广东一些打工文学作品,就是在书写人民,像郑小琼、王十月等作家所写的“打工文学”,也是一种人民立场,跟时代是不脱离的。所以过去有人说作品要不朽,就要藏之名山,跟时代、政治的关系不要太紧密,其实这是一种误解,没有哪个作品是可以超越时代的。像鲁迅的《阿Q正传》《祝福》等作品,都是和人民、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,他才成为伟大的作家。

其实所有的作家都生活在这个时代里,也是人民当中的一员。无论是科幻小说、儿童文学还是诗歌,作家所写的就是人民的生活,不是说反映革命战争题材、扶贫题材才算宏大,切实反映了这个时代里平常人的感受的,也是宏大的。现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人,到内地来创业,这个题材写出来当然也是宏大的,这个宏大是背景的宏大,在这个背景当中,你去书写任何生活,都是一种火热的生活。

羊城晚报:说到到生活中去书写,可以谈谈这些年广东“深扎计划”的成效吗?

蒋述卓:广东一直提倡作家要深入生活、扎根生活,“深扎计划”已经派出了五六位比较有创作潜力的作家,扎根汕头、东莞、江门等地。全省先后确定广东重大现实与历史题材、广东重大现实题材和红色题材、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资金扶持选题等70多个,目前陆续迎来收获期。像不久前出版的陈继明的《平安批》,扎根四个月,写作六个月,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潮汕的文化表现得如此深入、细致,非常难得。作家要到生活中去,要了解那个地方的语言、风俗民情。深入生活的形式和本质跟以往相比没有不同,但是当下生活的复杂性是以往不能比的,因为科学技术发展变化很快,对生活的理解需要更敏锐才能把握。

羊城晚报:这几年广东重点扶持的写作选题,“本土重大现实题材”反复出现,您是如何解读的?

蒋述卓:因为本土的重大现实题材代表了我们当地本土的变化,尤其广东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,科学技术、经济有很大的发展。如果不加大对现实题材的重视,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文学的缺席。另一方面,对现实的书写也有缺憾,就是金融、工业、科技等新兴题材还是写作的弱项,这个不仅仅是广东,而是全国这方面的作家都不多,但广东在这方面其实是有题材优势的,我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和作家的努力,是能够出来一些真正的好作品的。

2 广东文学创作迎来收获期

羊城晚报:据您观察,广东的作家们现在主要在写什么?有没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趋势或特点?

蒋述卓:总体来说,每个领域都有人在深耕发力,张欣、张梅的城市小说;王威廉的科幻文学;陈崇正、林培源在潮州地域写作有所突破;胡永红的儿童文学;杨黎光的报告文学;邓一光的小说;冯娜的诗歌等。广东文学创作总体趋势是向上向好的,尤其是年轻一代,非常活跃,在全国也拿了一些奖项。而且以往总是外来的作家比较突出,这几年本土作家开始崛起,王威廉、陈崇正、林培源、南翔等人,都写了不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品。

广东文学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报告文学的传统,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。《奋斗与辉煌》《中国桥》《大国商帮》等,都是反映广东本土的重大现实题材,从小康之路到商业历史题材再到抗日战争等,广东出了不少力作。黄灯的非虚构作品《二本学生》也引发了广泛的热议。不过,对革命历史题材的书写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,尤其是思想高度和文学穿透力,作者应该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思想境界。

羊城晚报:您曾提到,一个文化强省要有一部文学通史。正在编纂的5卷本200万字的《广东文学通史》在文化强省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?

蒋述卓: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现在都六七十年了,又碰上了现在这样的盛世才修史,应该去写一部广东的文学史,而且文学通史不仅仅是写70年,而是从先秦写起,不过整体是“厚今薄古”,古代只有一卷。近代广东文学尽管时间短,但是成就高,中国近代文学在形式、内容、语言、题材上的重大突破都跟广东息息相关,广东的近代文学相当于开启了中国近代文学,所以单独一卷。现代文学一卷,当代文学两卷。《广东文学通史》对于文化强省建设来说就是一个标志性工程,我们在回顾过去的时候也是总结经验,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一个新的起点。这部长达200万字的文学通史,也将放在广东文学馆作为镇馆之作。

羊城晚报:广东文学创作与其他省份相比,近些年来呈现哪些鲜明特色?

蒋述卓:广东文学的创作跟其他省份相比,这些年来呈现的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跟广东的改革开放生活密切相关,尤其是对新移民生活的书写成为一大亮点。其中深圳和东莞打工文学是最早起来的,产生很多打工作家。这种底层写作呈现了广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杂糅性。

3 不能仅停留在岭南元素的呈现

羊城晚报:今天的广东作家对岭南的书写与前辈有何不同?

蒋述卓:其实《平安批》在我看来就是对岭南新的书写和表达。当然,今天作家对岭南的呈现跟以往老一辈的作家相比,还是有差距的,因为外地作家对岭南文化了解得还不够深入,欧阳山是长期住在广东,已经完全融入岭南生活中了,无论是岭南的语言还是风物,都需要摸爬滚打几十年才能真的写出其中的韵味。另一方面,本地的作家可能更着眼于新的题材和形式,对于岭南文化的呈现还比较少,这个也是接下来要重点扶持的领域。书写岭南,不能仅仅停留在岭南元素的呈现,而是要深入文化底色,写出文化厚重感,以及岭南元素背后的文化积淀和故事。

羊城晚报:广东不同地区的文学有着明显的分野,惠州的小小说,深圳的打工文学、城市文学,增城、清远的诗歌,汕尾的散文诗等,不同地方对不同的文学群体的虹吸效应,您是如何看的?

蒋述卓:这种态势挺好,各地在不同领域发力,形成各自的特色,汇聚人才,推出作品。但各有特色的同时,写出来的水平参差不齐,还缺乏大作、力作。

羊城晚报:也有作家认为这个不能心急,要有耐心?

蒋述卓:我认为还是要及时地反映,要跟上这个时代。好作品不是能等出来的,而是要去努力争取。作家要有时不我待的观念,努力提升自己,读哲学,读历史,要提高自己,树立起大历史观、大哲学观、大时代观,要有政治高度、历史高度、思想高度,然后潜心创作出不负于这个时代的大作品。

4 大湾区文学要有新的特质

羊城晚报:广东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,一方面对内有深厚的岭南文化传统,对外又呈现跨地域、跨国界的品格,尤其是当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,文学上又有了新的可能和面向,在您看来,广东文学未来有哪些新的可能性?

蒋述卓:我们要有开放性,还要有世界性,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是有引领性的,代表了现代文化中最先进的一种文化,它会形成一个文化高地。粤港澳大湾区是沿海,所以我们要以一种面向国际面向世界的胸怀来看待,那么它的文化必然也是相匹配的。任何写作必定是把世界性和地方性本土性紧密结合起来的,粤港澳大湾区必定有新的现代文化品质,相应地,文学要有新的特质,新的思想,新的风格,新的题材,新的书写方式。

羊城晚报:这几年广东网络文学发展势头强劲,尤其是深圳,重点布局网络文学产业,在您看来,网络文学在广东的发展前景如何?

蒋述卓:觉得网络文学在广东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,广东的网络文学作家也比较多,这次广东参加全国作代会的代表团里就有好几个网络作家,这就说明广东对网络文学的重视,也说明网络文学是广东的一个强项。未来广东的网络文学发展的前景,是进一步跨界到电影电视制作当中,然后进一步扩大它的影响。

羊城晚报:文学创作离不开良好的文学批评环境,“粤派批评”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,接下来该如何更好地推动广东文学的发展?

蒋述卓:“粤派批评”之前一直在梳理学术谱系,这个工作可以说告一段落了。接下来在文学批评上要有所发力。所以我强调“粤派批评”要有现实的针对性、开放性和务实性。更重要的是,将来要更多地关注广东的作家,无论是老一辈作家还是青年作家,尤其要大力扶持广东的年轻作家,还有对广东新的文学现象要大力地鼓励。我们现在办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》杂志,就是想朝这方面努力,推荐评论广东作家,包括大湾区作家。

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