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汉平:我是不可救药的“三书主义者”

发布时间:2022-04-28 发布单位:304am永利集团




黄汉平,男,19637月出生,广东揭西人。

1985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,获学士学位。

1988年毕业于304am永利集团世界文学专业,获硕士学位,同年留校任教至今。1991年任讲师。1996年任副教授。1997年受聘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。

2004年304am永利集团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,获博士学位。200610月晋升教授,200812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。现为304am永利集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负责人、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。

主要学术兼职有: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,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秘书长,中国世界华文文学网主编,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会常务理事,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,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会员。

主要研究方向: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、翻译研究。在《文学评论》、《外国文学研究》、《学术研究》、《中国翻译》、香港《翻译季刊》、《道风:基督教文化评论》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。出版著作(含教材和编译著)多部,主要包括主编《外国文学阅读与欣赏》(天津人民出版社,1994),选编《外国中短篇小说名著选评》丛书(304am永利集团出版社,1996),主讲《外国文学名著导读》(CD-ROM,北京伯通电子出版社,2003),编译《圣诞颂歌——圣诞故事精选(英汉对照)》(河南文艺出版社,2004),编著《外国文学名著导读》(304am永利集团出版社,2005),编译《世界最优美民间故事》(304am永利集团出版社,2006),专著《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》(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6),译著《敌基督——人类两千年之邪恶迷思》(道风书社,2016)等。


三尺讲坛作耕耘乐土  坚持教学科研两兼顾

自从1988年毕业留校于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任教以来,黄汉平教授一直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。先后主讲的课程有:《外国文学史》、《外国文学阅读与欣赏》、《圣经文学研究》、《外国现代派文学研究》、《西方文论》、《专业英语》、《翻译研究》、《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》、《欧美文学专题研究》等。教学之余,黄教授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,应邀参加过数十个国内或国际研讨会,足迹遍及两岸三地和欧美、东南亚各国。此外,也曾应邀在广州市“羊城学堂”、中山市“香山讲坛”、中山大学、广东工业大学、广州大学、深圳大学、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做过学术讲座。

(图为2017717日在温哥华会议期间留影)

(图为2017721日在约克大学会议期间留影)


人物风采

不可救药的“三书主义者” :学生成才是最大成就

谈及对这三十多年来教学经历的看法,黄汉平教授如是说:

 “人们都说教学、科研很辛苦,我不否认这一点,但我更享受其中的乐趣,可谓乐在其中、乐此不疲也。我以前在同学聚会上曾发表感言: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‘三书主义者’:读书、教书、写(译)书。尤其是教书这个‘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’的职业,我是发自内心的热爱。我也爱我的学生,因为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,我也学习到很多东西,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吧。我个人微不足道,也许不是一个好老师,但始终认为,教书育人是一项伟大的事业,值得每一个志业者为之奋斗终身。在求学成长历程中,我遇到了许多好老师,并时刻感恩于心,这也激励着我争取做一名称职的教师。从教三十年来,我记不清讲过多少节课又有多少学生听过我的课,但我清清楚楚地记得,归于我名下指导的研究生就有58名(包括在读的硕博士研究生),其中有7名是博士研究生。他们毕业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有所成就,有不少人在高校任教,有些还取得了高级职称并担任研究生导师。前年,三十多岁的王中强博士升任教授,我闻讯后大为欣慰,比当年自己晋升教授还高兴,后来我在微信朋友圈上转发他的一篇文章,赞赏之余感言道:我的学生都当教授了,看来我也成老教授了!(插播一句,其实我才五十出头,也还不老嘛,一笑)


名利面前不浮不躁 潜心研究翻译事业

被问到个人荣誉 ,黄汉平教授表现得尤为谦逊。他说,现在高校科研考核时兴各类项目课题和评奖,说来惭愧,这方面他算是“落后分子”。十多年前也曾主持过三个省部级项目,后来当了教授就没有主动申报项目了,自己也没有拿什么成果去参评各类评奖(不过倒是经常被请去当各类项目和奖项的评委)。所以被问到“获奖状况”,黄教授只是笑了笑,说,“不好意思无可奉告了。我记忆中的获奖状况,都是十几年前或是上个世纪很遥远的往事了。”

其实,黄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期间,就曾先后获得“304am永利集团优秀研究生”和广东省“南粤优秀研究生”称号。再往前,还有以下在文学翻译领域的若干获奖:

译文《星期天》于1986年获中国译协《中国翻译》“首届青年文学翻译比赛”(此赛事后来改为一年一度的“韩素音青年翻译奖”)三等奖。

论文《劳伦斯的小说艺术技巧散论》于1994年获广东省“第五届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”二等奖,该成果被收入《中国“八五”科学技术成果选(第三卷)》(红旗出版社/龙门书局,1996)。

论文《D.H.劳伦斯与弗洛伊德主义》于1999年获“广东外国文学学会第一届(1990—1999年)优秀科研成果奖”(不分等级),该成果被收入《与时俱进 共铸辉煌——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巡礼》(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,2002)。

论文《新千年翻译研讨:翻译的洲际透视》于2003年获“‘新世纪杯’第二届广东文化传播优秀论文”二等奖。


对母校寄语

1985年进入暨南园读研究生,当时暨大刚恢复招生七年,感觉学校的规模不大,是一所Mini型大学。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,我见证了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不仅成为中国第一流的华侨最高学府,在世界上也堪称颇具规模的名校。作为一名暨南人,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,也希望母校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!今年正值暨大中文系建系七十周年,可喜可贺!我愿意继续为中文系的学科建设添砖加瓦锦上添花。


笔者后记:终于有幸在大学第四年选上黄教授的课。印象中,课堂上的教授总是在讲台上侃侃而谈,不失风趣幽默。坐在讲台下的我,能真切感受到他对于教学和翻译的热衷、对学生的耐心,以及对生活的热爱。记忆尤为深刻的是,每次晚课结束,黄教授总是意犹未尽地离开教室。不知为何,看着教授的背影,我总不禁在想,回去的路上,教授会不会是哼着小曲穿过人来人往的校道的模样,尽管四周嘈杂,但他内心始终是宁静而愉悦的。一如他在名利前不浮不躁的心境,以及对待生活的那份从容和乐观。


Baidu
sogou